扫一扫
发布时间:2023-11-23 07:48:31 | 浏览:
风险与收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风险问题需要被置于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已有风险构成现在的损失,预期风险则会对未来的收益产生重大冲击。而业务条线和风险条线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总是在不确定性寻找确定性,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为在确定性中挖掘不确定性。
有鉴于此,需要我们拾起上市银行的2019年年报,梳理资产质量分布特征,以小见大,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需要有个整体印象,我们选择22家上市银行,对它们在零售贷款、公司贷款、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基建业、市政业、信用卡等领域的不良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平均数与中位数来看,大致可以有以下几个结论:
1、零售贷款不良率通常要明显低于公司贷款,而信用卡在零售贷款中的质量一般要差一些,由此推出消费贷款也应呈现出和信用卡相似的特征。
2、公司贷款中,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贷款不良率通常要远高于其它行业,而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电力、热力和水生产供应业的贷款不良率通常要低一些,但以上两个特征均有例外。
即部分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和批发零售业贷款不良率也会较低(如宁波银行002142股吧)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和广州农商行的批发零售业贷款不良率均比较低)。
3、另外一些银行在住宿餐饮业、金融业、采矿业等领域的贷款不良率较高,这里没有列示(详见后文分析)。
12家全国性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由于全国性银行的网点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意味着客户数量较多,且较为符合大数定律的基本原则,如果其在某一领域的客户贷款质量较低,那其它银行应该也很难避免(当然这里还需要考虑到地域性的问题),因此其资产质量分布特征应更具代表性。
尽管12家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分歧较大,但仍有很多领域的贷款不良率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贷款质量较差是普遍现象。
(1)2019年,工行、农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以及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的批发零售业贷款不良率均在5%以上,分别为10.45%、9.83%、8.10%、8.08%、6.87%、5.79%、5.24%和5.24%。不过相较而言,多数银行批发零售业的贷款质量较2018年有明显好转(详见上图)。
(2)对于政策一直鼓励的制造业,其资产质量并不比批发零售业更好。2019年,建行、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以及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均在5%以上,分别为6.60%、6.09%、6.09%、5.98%、5.41%、5.20%、5.12%和5.06%。其中相较于2018年,只有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等三家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呈继续上升态势。
地域的表现上则同样有一些共同特征。12家银行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两个地域,即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较而言这两个地区的不良贷款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域。如工行、交行、招行、中信银行与华夏银行在东北地区的贷款不良率分别高达4.50%、6.50%、3.39%、5.31%和5.09%。
(1)除以上两个共同的行业外,还有一些银行在部分领域的资产质量也表现较差,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住宿餐饮业、采矿业等领域,如工行的住宿餐饮业(8.10%)、采矿业(4.39%),建行的采矿业(4.22%),交行的住宿餐饮业(5.24%),邮储银行的信用证与承兑垫款(7.85%),兴业银行的金融业(9.49%),以及工行、中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与华夏银行的建筑业贷款不良率也要稍微高一些等等。
(2)除东北与环渤海地区外,工行、交行在总行领域的贷款不良率要明显高一些,前者为2.68%,后者为2.06%。
(3)相较抵押贷款与信用贷款来说,保证贷款、的不良率要高一些,如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华夏银行与浙商银行等。
11家地方性银行包括9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且这11家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在中小银行中均位居前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同时相较于全国性银行而言,地方性银行的资产质量分布情况更具有地方性经济特征。
和全国性银行一样,地方性银行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两个行业的贷款质量同样不高,意味着这两个行业是不良贷款分布的集中领域。
(1)一些中小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较高,且以中部地区、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银行最为明显。如南京银行601009股吧)为2.59%、徽商银行为3.27%、杭州银行为3.28%、天津银行为6.96%、哈尔滨银行为11.31%、中原银行为8.05%、重庆农商行为2.85%、广州农商行3.63%。
(2)一些中小银行的批发零售业贷款不良率较高,如上海银行为10.78%、南京银行为2.44%、杭州银行为4.92%、盛京银行为2.51%、天津银行为7.42%、中原银行为8.58%。
不过也有一些银行有例外,如上海银行和宁波银行的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分别仅为1.70%和0.82%,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宁波银行和徽商银行的商业及服务业贷款不良率仅分别为1.62% 和2.13%,重庆农商行的批发零售业贷款不良率也仅为1.77%。
零售贷款由于其具有小额分散的特征,其质量往往要优于公司贷款,虽然大部分银行满足这一情况,但仍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消费性贷款两个领域上表现尤其突出。
(1)上海银行、盛京银行和广州农商行的信用卡透支不良率分别为1.63%、2.10%和2.尊龙凯时app83%。
(2)盛京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与广州农商行的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分别20.82%、3.94%、3.32%、2.82%与2.09%
这里主要以全国性银行为主,如建行在海外授信的不良率由0.69%升至1.24%,农行则由1.35%升至1.62%,中信银行由0.82%升至1.18%。
例如这两年消费贷款业务开展较为迅猛的上海银行、天津银行的消费贷款质量均有所恶化,如上海银行的个人消费贷不良率由0.52%升至1.15%,天津银行则由0.17%升至0.97%。
再比如信用卡业务较好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其中招商银行由1.11%升至1.35%,兴业银行由1.06%升至1.47%,浦发银行由1.81%升至2.30%。
(3)再以交通运输等基建领域为例,建行由1.23%升至1.67%,兴业银行由1.15%升至2.59%,广州农商行由0.77%升至6.97%。
(4)对于其它领域,同样有一些资产质量有明显恶化,如建行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贷款不良率由2.79%升至6.19%,中行和浙商银行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不良率分别由0.39%和2.61%升至2.24%和3.92%,兴业银行在金融业的贷款不良率由0.18%升至9.49%。
1、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两大行业的贷款质量明显劣于其它行业,且其资产质量问题比较严重,这一结论不仅仅局限于全国性银行,对于地方性银行同样适用。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很多银行的制造业贷款绝对规模和比重均有明显下降。
2、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区域性和担保特征更明显,东北地域以及环渤海地域的银行贷款质量通常表现较差,同时全国性银行在东北与华北地区的贷款质量通常也不理想。此外,保证类和质押类贷款的质量通常要低一些。
3、2019年零售贷款呈现出质量有所恶化的趋势,这是整个行业共同特征,特别是在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个人经营贷等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也仍明显低于其它类别贷款,零售贷款中不良率最低的领域仍然属于个人按揭类。
4、由于全国性银行所面对的客户质量往往要高于地方性银行,且分散度更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全国性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在地方性银行身上应该会有更明显的体现,如果地方性银行在某个领域的资产质量明显偏离行业现象,则该行在这一领域的贷款质量数据可能存在问题。
5、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好的领域主要有票据贴现尊龙凯时app、贸易融资、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基础设施领域、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及区域中境外机构和长三角区域等。
但是这一普遍现象已经开始有例外,2019年已经有部分银行在这些领域的贷款质量趋于恶化或不良率处于高位,如重庆农商行的房地产业贷款高达8.62%、如广州农商行和中原银行的票据贴现不良率分别高达2.57%和1.83%,一些银行的基建和市政领域贷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这一时期往往万物复苏,新的动力正在缓慢形成,旧的桎梏正在逐渐被拆除,而被拆除的这些阻碍经济复苏的障碍正是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的最主要来源,但是它们并不甘退出历史舞台。而更为不幸的是这一时期仍然有诸多觊觎高回报的投资资金而争相涌入,以形成所谓的不良。
这一时期往往繁华遗梦,多数增长力量呈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形,而新的增长动力也尚未形成。当经济开始由繁华转向衰退时,先前由杠杆所筑就的表面繁荣也会相继塌陷,回归本源,由杠杆所隐藏的风险将会处于不断被暴露的过程,多数资金由进攻转向保守,多向经营实体则转向积极防御(观望)。
这一时期往往既非繁华遗梦,亦非万物复苏,而是呈现出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特征,同时市场主体生存的不确定性和空间存在较大和较多干扰因素。这一时期,先前存量风险在恶劣的外围环境下逐步暴露、增量风险则在低利率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有所隐藏、推迟或转移(并非消失)。同时存量资产虽然风险较高但收益同样可观,使得其在当前环境下成为最受青睐的债务置换主体,无形之中缓解了当前存量风险释放的过程(被增量风险替代),但却在未来挤压了其它主体的生存空间,相信将会导致当前受到政策鼓励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贷款在未来会出现恶化的境况。
同样是这一时期,在利差空间不断收窄、资产质量压力显著加大、风险转换与置换特征较为突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将会更加注重对具体行业和具体市场主体的识别与挖掘力度,更为注重在风险置换和转换的过程中全面驾驭风险。
无论处于哪个时期,风险的暴露均是需要面对的,特别是对面于客户数量较少、客户地域性特征较为突出的中小银行而言,尤其如此。
2020年3月20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信托行业不良率高达2.67%,较2019年6月大幅上升1.13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且已经连续多年上升,不良资产规模已高达5770.47亿元。在目前严监管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例,信托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将会继续暴露,并呈尊龙凯时app现继续恶化的趋势。
信托业和商业银行一样,同样可以发放贷款,且其资产投放主要集中于基建项目、市政项目、产能过剩项目等领域,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重合度较高,且期限较长、下沉力度较大,因此信托行业的不良率上升对商业银行有参考意义。
制造业的情况我们这里就不需要谈了,因为要和实体经济同甘共苦。但是对批发零售业的情况,需要有一些说明,我们之所以认为后续应关注批发零售业的资产质量情况,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目前整体银行业投向批发零售业的贷款不良率均比较高,和制造业一样均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第二,批发零售业上连生产、下接消费,是衡量全国经济发展快慢以及市场活跃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吸纳全国就业的最主要行业之一,其既是经济的晴雨表,亦是吸尘器。
第三,批发零售业每年的产值接近8.5万亿元,高于金融业的7万亿元和房地产业的6万亿元,占全部第三产业的18%左右,因此批发零售业的资产质量恶化或问题往往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情况,这一数据的参考价值有时会超出想像。
第四,锦州银行在出事之后以及现在,其公司贷款的一半投向了批发零售业,其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承载了全部公司贷款的65%左右。因此可以说,锦州银行的风险事件恰恰与批发零售业、制造业这两个行业(其中以批发零售业为甚)有关。事实上,对于很多中小银行而言,同样呈现出类似特征,即公司贷款的很大一部分投向了批发零售业等领域。
常识告诉我们,贷款质量较高的领域往往收益较低,如票据贴现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而贷款质量较低的一些领域往往又是政策所鼓励的,如制造业(实体经济)、批发零售业(多为中小微企业)、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等等。
当然在政策的干预下,这里面几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通常利弊因素取舍之后,商业银行就很自然而然地将授信对象锁定于市政项目类、基础设施类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如今不确定性再次上升以及宽松力度明显加大的背景下,短期内信贷放量的政策动机使得票据等短期业务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这是风险偏好下降之后非常自然的选择。
然而回归商业银行最为传统的市场定位,客户仍是最为牢靠和持久的发展支撑,“规模扩张靠同业与对公”的理念虽没有远去,但却已成为历史。此时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业绩增长靠客户”的亘古不变逻辑再次显现出它的威力,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它延伸为“业绩的增长靠客户,质量的保证、发展的动力同样依赖于客户,而持久性的生存与成长更离不开客户”,相信“拓户增效”是过去一段时期以及未来较长时期内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